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羅曉>>管理經緯>>
(推薦)
我們應該怎樣煮雞蛋
蕭 何
某雜志登載了這樣一則小故事:一個中國人和一個德國人每天早餐都是一杯牛奶一個雞蛋。中國人把雞蛋往鍋里一放,然后出去洗漱洗漱或干點別的,等再回來雞蛋就煮好了。但德國人會用一個差不多剛好裝得下一個雞蛋的專門容器,下面焊一托盤,然后加滿水,1分鐘水就開了,3分鐘就關火。關火之后他們利用余熱再煮3分鐘,把雞蛋煮到剛剛達到營養(yǎng)價值**高的狀態(tài)。接下來用涼水泡3分鐘,使這個蛋很好打開,德國人認為這樣做很標準。跟中國人相比,他們節(jié)約了4/5的水、2/3的熱,同時還讓雞蛋達到了**佳的營養(yǎng)狀態(tài)。
這則故事給我們兩點啟示。
啟示一:同樣的結果,不同的方式方法能夠帶來不一樣的效果。中國人和德國人雖然兩者同樣是把雞蛋煮熟,但德國人是按照嚴格的標準和規(guī)范去執(zhí)行,不但雞蛋能煮熟,而且資源占用**少,效果也**佳(營養(yǎng)價值)。在企業(yè)里,無論是部門領導,還是普通員工,在工作和管理的方式方法上也都應該有各自“煮雞蛋”的技巧,有自己的閃光點。不但能把工作這個“雞蛋”煮熟,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更要注意方式方法,更在意資源占用和工作效果。
啟示二:要學會總結,制定適宜的制度和標準,并嚴格執(zhí)行。故事里的德國人在煮雞蛋的過程中摸索出了一套非常適用的煮蛋程序和控制方法,并嚴格執(zhí)行,結果每次用水、耗熱**少,雞蛋營養(yǎng)還**大。而中國人只求雞蛋煮熟,沒有注意觀察并認真總結煮的學問,在煮的方式方法中較之德國人有明顯的“水”和“熱”的浪費現象,而且破壞了雞蛋的營養(yǎng)價值。從我們國人經常講的“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園”這句話里,也可以看出制度和標準的重要性來。因此,我們無論從事的是管理工作,還是產品的設計、生產、試驗以及銷售工作等,只有善于總結,及時制定并完善適宜的制度和標準,并嚴格執(zhí)行,我們的工作才能得以持續(xù)改進,做到效率**到、效益**大、效果**佳。
發(fā)表于 @ 2008年07月25日 19:42:00 |點擊數()

案例分析(33篇)
插秧機板塊(1篇)
產業(yè)研究(110篇)
產業(yè)要聞(110篇)
成果推廣(86篇)
大家論壇(73篇)
電腦知識(14篇)
發(fā)動機板塊(2篇)
法律法規(guī)(23篇)
個人博壇(77篇)
工程機械板塊(2篇)
購置補貼(16篇)
管理經緯(70篇)
國際化經營(73篇)
國內企業(yè)展播(5篇)
國外企業(yè)展播(5篇)
宏觀視野(110篇)
環(huán)球農機(85篇)
技術交流(120篇)
農機詞典(43篇)
農機故事(6篇)
農機具板塊(5篇)
農機名人(3篇)
農機往事(10篇)
農機文化(30篇)
農友百事通(91篇)
品牌研究(16篇)
企業(yè)產品(70篇)
市場觀潮(58篇)
收獲機板塊(8篇)
圖片世界(48篇)
拖城掠影(78篇)
拖拉機板塊(57篇)
寫作園地(2篇)
旋耕機板塊(1篇)
液壓挖掘機板塊(1篇)
移動電站板塊(1篇)
原創(chuàng)報告文學(6篇)
原創(chuàng)熱點追蹤(23篇)
原創(chuàng)通訊(29篇)
原創(chuàng)文藝作品(25篇)
戰(zhàn)略研究(20篇)
診治農機(61篇)
政策導航(40篇)
中部崛起(47篇)
專家觀點(75篇)
裝載機板塊(3篇)